今年井喷了,明年应该还会继续吧……毕竟,
一是各地还有地方的购买补贴政策,这个政策明年很多地方还在延续,补贴的金额也不算少,有的五千、有的一万,对于用户来说,等于政府帮你出了保险钱,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二是越来越多的车可以使用220伏市电充电,虽然是慢,但是扩大了充电的适用范围,可以让很多人切实享受到随时充电的便利;
三是很多人买了电车以后,虽然有续航不足、充电不便的缺点,但确实也享受到了使用成本低、驾驶感受强的特点,所以作为纯代步和短途出行的人来说,电车是个好选择;
四是电车确实是不少家庭用油、电车搭配的方式解决长、短途出行的良好解决方案,工作通勤属于电车(耗电费用比地铁还低),周末节日一家人出游探亲用油车。
以上,仅供参考。
混合动力是短期趋势,中期看电动,长期看氢能源
如何看待特斯拉于5月1日标准续航升级版降价至271550元?
中国政府公布的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规定指导价在30万元以上新能源乘用车不能获得补贴(可换电的新能源乘用车除外)。特斯拉此次降价就是为了满足这项规定的要求,以免失去补贴。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新能源车是利好还是利空?
作为一项仍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快速走入市场,被视为低迷车市中的“新希望”,并承担了重塑汽车产业格局的重任,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它也许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直面燃油车的竞争。
从生产成本上而言,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远未达到和传统燃油车相同的水平,而随着汽车销量的持续下滑,燃油车接二连三进行价格下探,也进一步挤压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空间。事实上,大势所趋下,不少电动汽车也开启了打折优惠,但随着补贴退坡,这样的优惠能否延续尚未可知。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购车成本高、起火事故频发、保值率低等因素的影响,电动车仍被不少消费者拒之门外,但整体而言,较之于前几年,市场的确已经打开,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内,格局也是充满变数。
如北汽新能源连庆锋对当前的行业现状的总结所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淘汰赛。未来是美好的,但能不能活下来才是关键,企业只有先保证生存,才有机会赢得未来的蛋糕。”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目前全年销量仅有百万辆水平,因此业内对其继续高增长抱有一定预期。不过,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这份高增长难以为继在5月份初现端倪。
业内分析认为,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束高增长,既有补贴退坡的原因,也有整体市场下滑的影响。
一方面,5月处于新能源补贴新旧标准切换的过渡期,更准确地说是“冷静期”,4月的高速消费对5月有一定冲击;另一方面,燃油车进入价格下滑通道,尤其是即将在多个地区被“禁售”的国五排放标准车型,其价格的一跌再跌侵占了新能源汽车的部分市场。
归根结底还是市场低迷所致。车市持续下滑,降价潮席卷燃油车,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显然不是好事,整体局势欠佳之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事实上,在不少车企打出低价折扣吸引更多消费者时,并没有严格区分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而是在两种车型中各自挑出一部分,针对性地提供优惠,例如燃油车中的“国五”车型,以及新能源汽车中销量不那么尽如人意的车型。
随着更多传统车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该细分领域的内部分化也逐渐明显,竞争也趋向白热化。市场研究机构威尔森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月报显示,与2018年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北汽、上汽等车企的新能源市场份额显著降低,而“后来者”吉利、长城的市场份额排名则有所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更多外资品牌也在这块市场中崭露头角。4月,上汽大众帕萨特PHEV异军突起,成为新能源前十车型中唯一的合资车型;而在3月,特斯拉也因为Model 3的交付而挤入前三。
威尔森分析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仍处于产品、技术、品质层面,而品牌文化、情怀层面积累少之又少,因此短期内销量、排名都难稳定,而一些特殊情况也会成为影响销量排名的重要因素,例如,长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欧拉出行品牌的消化。
客观而言,这些市场特征都说明,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从政策导向阶段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在补贴逐步退坡的背景下,更多车企加入了这一细分领域,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这个行业的“玩法”。
补贴退坡是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之一。业内的共识是,新能源汽车成熟的标志是,能够以一个接近平等的竞争姿态站在燃油车面前,这个时间节点预计会出现在2021年或2022年,这也是补贴退坡的最后消失的时间线。
随着补贴等政策福利释放的需求增速逐渐放缓,而供给者快速增多,僧多粥少,蛋糕不够吃,传统车企转型的自主品牌、跨国品牌与造车新势力三股力量竞相角逐,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由蓝海转变为红海。
而“内部”竞争再激烈,新能源汽车的对手也还是燃油车。要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二次破局,最终实现对燃油车的深度渗透。如果不能成功渗透,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入调整期,光明前景将遥不可及。
在新能源汽车“破局”过程中,无论是传统汽车制造商,还是造车新势力,都认为这一轮“窗口期”至关重要。
60秒懂车回答你的汽车问题。
这个问题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是阶梯式的下降,随着产能的增加投入产出比会越来越大,所以说国家补贴会逐年减少,这是从开始制定的时候,就已经制定好的政策,
所以呢,要求新能源企业必须把产量做大技术做成熟,然后呢,他们通过规模的可以盈利,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这个问题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是阶梯式的下降,随着产能的增加,投入产出比会越来越大
,所以说国家补贴会逐年减少,这是从开始制定的时候,就已经制定好的政策,所以呢,要求新能源企业必需把产量做大,技术做成熟,然后呢,他们通过规模的可以盈利,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产品质量不过硬,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产品销售不好,那么他们的成本就会相应增加,那么就会退出这个这个门类的市场,这是非常正确的一种,自然淘汰的法则。
你无论哪一家,企业都应该遵守这个规则,具体你怎么看,大家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想了解更多汽车专业知识,一定要加我关注,随时提问会给您更好的解答,谢谢,也希望大家点赞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