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向往去一家很别致的书店,环境优雅,书本有很多,但是很可惜我住的地方没有这些,以前上学的地方可能也有,但当时也不懂得看书。我觉得家里就挺适合看书的,无论在哪个地方得来的书,抽个合适的时间品读,既没有人打扰,又方便思考。确实很带劲。
有哪些书店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
广东肇庆,小悟龟书吧
中国有个最让人向往的成语叫“夜不闭户”,但很多人已经忘记它曾出现在哪个朝代了?不过在今天的肇庆,有个地方却再现这个成语足足3年了,是的,它叫小悟龟书吧,在星湖边的岩前休闲半岛大街上,2013年开办以来,24小时从不打烊,夜不熄灯,也没人看管,书随便借,随便还,茶水任喝,任呆多久就多久,不收一分钱。它已经成为肇庆一张声名远扬的旅游、文化名片。
小悟龟书吧,温暖了这个城市,感动了很多人,也影响了很多的人爱上了阅读,而它其实就源于你最初捐的一本书,才让这里的书越借却越多;最初拿来的一包茶、一桶水,才让这里的有泡不完的茶,喝不完的水。也可能仅仅就是你的一个善念,无形就护佑了这里东西从没被人破坏,也没被人偷走。
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返者福来”,希望这个故事在肇庆越演越多,让城市有爱的人不孤独,用爱获得爱,有温度的城市,才是最宜人,最宜游,最宜居。
“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 Company)”诞生于一战之后, 主要以出售英文书籍为主, 当时在巴黎的海明威, 费兹杰拉德, 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都是书店主人西尔维亚·毕奇(Sylvia Beach)的座上客。 这个书店二战之中由于受到纳粹的骚扰而关闭。
1951年, 一个叫乔治·惠特曼的美国人在巴黎圣母院对面的BUCHERIE街37号开了一家卖英文书籍的书店。 像西尔维亚一样, 他把书店的二层辟为图书馆, 书堆间还有床铺, 成了文人聚会, 甚至临时栖居地。
乔治·惠特曼与美国东海岸作家来往密切, 在50年代, 书店成了垮派作家在巴黎的聚点, 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都在书店前的空地上朗诵过他们的作品。 后来旧金山“城市之光City light bookstore”书店的店主当时也经常泡在Shakespeare & Company。 60年代, 惠特曼在得到毕奇小姐的同意下, 正式把书店更名为莎士比亚书店。
莎士比亚书店的创始人西尔维亚·毕奇于一九五六年写下自传作品《莎士比亚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