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青岛 » 正文

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拿破仑凭什么断定:俄军会冲下普拉岑高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DESTOON B2B网站管理系统     发布日期:2022-07-08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67
核心提示:奥斯特里茨战役在历史上又称为“三皇会战”,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与奥地利皇帝和俄国沙皇进行的一场决战。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以精妙的指挥,打败了兵力优势的俄奥联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拿破仑

奥斯特里茨战役在历史上又称为“三皇会战”,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与奥地利皇帝和俄国沙皇进行的一场决战。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以精妙的指挥,打败了兵力优势的俄奥联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拿破仑也因为这场战役,成为大家公认的欧洲第一名将。

在这场战役前,拿破仑的处境十分不妙。从法国本土远道而来的法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它面临的敌人则是奥地利军队和俄罗斯的援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而且,俄罗斯的后续部队还在源源不断的前来。

如果战争旷日持久的进行下去,法军和敌军的数量差距将越来越大。而对于拿破仑来说,雪上加霜的是,在他侧后的普鲁士王国也出现了不稳定因素,随时可能加入他的敌对阵营。如果这样,拿破仑的处境将是极为困难的。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拿破仑采取外交手段,先暂时稳定住普鲁士,而致力于尽快的与俄奥联军的决战。拿破仑选择的决战地点就是奥斯特里茨。

奥斯特里茨是战场上的一个小村庄,它因为这场著名的战役而名扬天下。在这个战场上,地形很有特点。在战场的中央,有着重要的普拉岑高地,控制了它,就可以控制整个战场。在拿破仑的右翼有着湖泊、沼泽,便于防守。而且,在这之后,还有通往维也纳的大道。如果拿破仑要撤退,就必须控制这条大道。

当时,拿破仑的兵力是73000人,而俄奥联军的兵力是86000人。可是,俄奥联军对拿破仑产生了误判。他们认为拿破仑的兵力至多也就四五万人。再加上在战役前,拿破仑故意示弱,要求进行和谈,更是加重了俄奥联军的误解。他们认为拿破仑已经山穷水尽,要抓住战机击败拿破仑。

为了加深俄奥联军的误判,拿破仑主动放弃了战场上最重要的地点普拉岑高地。这使得俄奥联军更认为拿破仑无意决战,企图撤退。在这种判断下,俄奥联军制订的战役计划是将主力投入拿破仑的右翼,在击破拿破仑的右翼后,切断拿破仑撤往维也纳的退路,将拿破仑包围歼灭。

拿破仑则针对联军的战役计划,针锋相对的做出了部署。他将一万多兵力安排在右翼,来抵抗联军的主力四万多人的突击。而拿破仑将剩下的六万多人集中在左翼,准备攻击联军的四万多人。其中,普拉岑高地是拿破仑的首要攻击目标。

1805年12月2日,清晨7点,联军在全线向拿破仑的法军发起了进攻。在法军右翼,联军的突击遭到了法军的反突击,暂时受挫。俄国沙皇见状,便命令位于战线中央普拉岑高地的俄军投入法军右翼,发动对法军的攻击。

9时,拿破仑发现俄军走下普拉岑高地,于是命令早已做好准备的法军,发动对普拉岑高地的进攻。随后,双方围绕着普拉岑高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争夺,最终法军站稳了普拉岑高地。接下来,将联军拦腰截成两段的拿破仑,将大炮调上高地,对法军右翼的联军轰击。被困在湖泊、沼泽间的联军无力抵抗,大部被歼灭。这一战,拿破仑以伤亡8200人的代价,消灭联军3600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在这一场战役中,普拉岑高地的得失决定了战役的胜负。但是,拿破仑为什么会那么肯定,俄军肯定会放弃普拉岑高地呢?

其实,拿破仑根本就没有把希望放在俄军主动放弃普拉岑高地上。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在适当时刻强行占领高地。因为,只有占领普拉岑高地,拿破仑才能取得战役的胜利。在普拉岑高地前,拿破仑集中了优势兵力,包括最精锐的轻骑兵和重骑兵。正是这些兵力的投入,才保证了拿破仑占领普拉岑高地并且保住它。

至于说俄军放弃普拉岑高地的说法并不正确。俄军只是将普拉岑高地的军队投入法军右翼,支援暂时受挫的自己的军队。而后续的部队还是源源不断的走上普拉岑高地。这中间,就包括沙皇和奥地利皇帝的近卫军。所以说,普拉岑高地并不是联军放弃的,而是被法军攻取的。联军就算是再轻敌,也不会轻易放弃至关重要的普拉岑高地的。

这一点,在拿破仑攻打普拉岑高地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俄奥联军是在侧法军行进的时候,遭受了法军的奇袭,才丢失了普拉岑高地。随后,法军马上就遭到了联军的反击。联军连皇帝的近卫军都派了上去,一度夺回了高地。可是,终究因为敌众我寡,联军还是丢掉了普拉岑高地,失去了战役的胜利。

所以说,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夺取普拉岑高地的行动有着戏剧性,占领高地看似偶然。但是,在这种偶然性中,又有着必然性。拿破仑已经做好了准备,他集中了优势兵力,不管出现任何情况,都要一定要拿下普拉岑高地。而联军也没有放弃普拉岑高地,它是在法军的强袭下丢失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普拉岑高地,是“三皇会战”——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的关键制高点,拿破仑在此战中,对普拉岑高地的“先弃后取”战术,充分证明了在战争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特点,显示了拿皇总揽全局的战略目光、和机敏卓越的战术水平。

第一步:“先弃”,无非是示弱于敌。由于兵力上的巨大优势,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和奥地利皇帝弗朗茨都认为拿破仑胆怯,不敢挑战俄、奥联军。为此,拿破仑故意主动示好,要求进行和平谈判,理所当然地,被俄、奥两国皇帝拒绝了。除此而外,在战前布阵上,拿破仑也摆出一副怯战的架势,做出一副随时准备逃跑的样子。其中,主动放弃战略制高点“普拉岑高地”,就是最为大胆的一步棋。这样的布局,使得俄、奥联军骄气大增,派出老将库图佐夫率领俄军的精锐部队,占据了这个关键的制高点。

第二步,“后取”,首先要强调一点,无论后面的战局怎么发展,在交战的过程中,拿回“普拉岑高地”,一直是拿破仑关键的一步“后手棋”。为此,一方面,在战局推进的过程中,拿破仑一直紧密关注着“普拉岑高地”上俄军的动向;另一方面,拿破仑早就在“普拉岑高地”的山脚之下,借着浓雾的掩护,埋伏下了苏尔特元帅率领的5000法军最精锐的骑兵,随时准备夺回“普拉岑高地”。

果然,战局的发展,一切如同拿破仑的预料,南北两线,双方打得正胶着之时,据守在“普拉岑高地”上的俄军忍不住了,想要加入战场,来一个“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没想到,俄军前脚离开高地,迷雾中的5000法军骑兵,就在苏尔特元帅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上了高地,稳稳地夺回了“普拉岑高地”。法军重新占领这个制高点,前后只用了15分钟。

最后说一点,假如老奸巨猾的俄军老将库图佐夫始终不肯带队离开“普拉岑高地”,怎么办?即使如此,那也不会改变拿破仑的战略部署,无非是改“巧取”为“豪夺”。只要战局发展到了那一步,不管“普拉岑高地”上的俄军离不离开,苏尔特元帅都会率领这支“欧洲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从山脚下的浓雾里,闪电而出,迅速拿下“普拉岑高地”。只不过,夺回高地的时间会略长一点、战死的法军会多几个而已。

 
 
 

 
按分类浏览
山东 (3398) 淄博 (1356) 济南 (1252) 青岛 (20884)
国内 (2199) 国际 (993) 财经 (536) 房产 (1343)
科技 (735) 军事 (431) 娱乐 (871) 体育 (411)
汽车 (726) 生活 (920) 农业 (747) 健康 (774)
时尚 (424) 家居 (458) 旅游 (506) 女人 (434)
美食 (295) 消费 (438) 社会 (392) 文化 (895)
教育 (441) 公益 (335)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