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山东 » 正文

小学语文课本"牛郎偷窥织女沐浴,盗其衣服"被指荒唐,不利于孩子教育,你怎么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DESTOON B2B网站管理系统     发布日期:2022-07-08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42
核心提示:小学语文课文的选编可是大事,在2019统编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中,竟然出现“牛郎偷窥织女沐浴,盗其衣服”的情节,确实荒唐可笑,不知道负责教材审编组到底出于什么初衷和构想,莫不是过低估

小学语文课文的选编可是大事,在2019统编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中,竟然出现“牛郎偷窥织女沐浴,盗其衣服”的情节,确实荒唐可笑,不知道负责教材审编组到底出于什么初衷和构想,莫不是过低估计了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这篇荒唐可笑的课文中,看得出教材审编组在工作中不负责的行为。

且看截图中课文内容,本来是一篇很多的民间传说,带着纯粹的情感一代代流传下来。可是到了编写组眼里,他们对作者创作这篇文章时,竟然不从审美观和价值观上去考虑。那这到底迎合的是什么人欣赏口味呢?恐怕是那些低级的成人阅读审美情趣,而压根就没有想过,是给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所用。如此说来,成人世界的一些不雅的思想观念已经明目张胆地渗透到教材之中,想想都可怕。

不要忽略了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这关系他们进入青春期前的认知世界。

五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这是儿童期最后一年,到了六年级便宣告孩子们正式进入青春期。如果把成人化带有低级趣味的内容编入课本教材之中,很容易让孩子们受成人思维的影响。远且不说,以往的旧版本课文中尽管篇篇精品很多,但是仍然会让很多孩子受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结果过早地污化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现在到好竟然把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直接编入教材之中了,想想都让人气愤。

谁来客观评价统编教材组成员的能力?这关系到语文教材编写的质量问题。按常理来讲,负责全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组成员,至少应该是特级语文教师,并且有多年的基层教学经验,因为这些优秀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知识理解,对社会的理解,唯有这些老师才能做到熟知。而如果让一些缺乏基层教学经验的人进入教材统编组里,那真是最大的不负责。这些人根本没有正常的分辨力,更不可能本着对孩子们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去严格审核每一篇教材课文。

且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陈先云回应,更是让人难以理解,这个理由站不住脚。“这是叶圣陶先生改编的民间故事”,“不要把很多猥琐的东西,转嫁到美好的爱情故事上。”我对陈先云先生的说辞并不赞同,因为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绝不能融入迷信思想,只是要名人改编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还要看随时代发展,社会风气和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发展呢。现在属于网络时代,信息获得极为迅速,有益的知识容易获得,垃圾知识也容易获得。而当学生受成人低级趣味思想影响之下,再从课文中找到印证的内容,则更容易让孩子们往猥琐方面去想。试想一下,这是质疑的人想猥琐了呢?还是你编写组成员本身就思维狭隘呢?因此,我们绝不能忽略随时代发展,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的变化。

结束语:一篇文章选入小学语文课本,需要慎重再慎重,只要引发很大的社会争议,就足以说明文章质量有问题。否则,三观正的好文章,哪会有人往歪处想呢。如果像这篇牛郎织女素材的课文,难道还得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再多花点时间去做学生认知和分辨的正面引导,老师有那闲功夫吗?那不是越描越黑了吗?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用这句成语来说这件事,笔者觉得非常贴切。《牛郎织女》故事作为中国的四大传说之一,经叶圣陶先生改编后,被编入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学习阅读过的学子如过江之鲫,不知凡几;这么多年过去了,学生们在欣赏美丽真挚的爱情故事的同时,情操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可是“怪事年年有,都没今年多”,突然跳出来一位文化“高人”,撰文《那个偷窥沐浴、偷拿衣服的猥琐牛郎,又回到了语文教科书》称,在现在的五年级语文教科书有一篇课文《牛郎织女》,里面有一处非常猥琐的情节: 为了获得织女,在老牛的教唆下,牛郎跑去偷窥织女洗澡,偷走了她的衣裳。然后在织女洗完澡找不到衣服的时候跳出来搭讪,博得织女的好感,继而结为婚姻;继而作者又评论道,“实在是太狗血了。正常情况下,织女该怒斥牛郎是个流氓才对吧”!笔者想说的是,最该该怒斥的,恰恰是杜撰出这段文字的作者本人,他为了误导读者、博人眼球,不惜堆砌了“教唆”、“偷窥”、“偷走”、“搭讪”、“博得”等极易触动大众敏感神经的狗血词汇,肆意曲解,故意夸张,可谓存心不良、用意险恶!

在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牛郎织女(一)》相关情节描述是这样的: 第二天黄昏时候,牛郎翻过右边的那座山,穿过树林,走到湖边。湖面映着晚霞的余光。他听见有女子的笑声,顺着声音看,果然有好些个女子在湖里洗澡。他沿着湖边走,没几步,就看见草地上放着好些衣裳,花花绿绿的,件件都那么漂亮。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他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他静静地听着,一会儿,传来女子们上岸的声音,听见一个说: “不早了,咱们赶紧回去吧”!过了一会儿,又听见另一个说: “怎么,你们都走啦?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谁瞧见我的衣裳啦”?牛郎听到这儿,从树林里走出来,双手托着纱衣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着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着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既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也许是笔者眼拙,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所谓“教唆”、“偷窥”、“偷走”、“搭讪”、“博得”等无良词汇,更看不出来牛郎哪儿对织女有耍流氓行为了,网友们看出来了吗?

难怪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陈先云老师回应 ,“这是叶圣陶先生改编的民间故事”,“不要把很多猥琐的东西,转嫁到美好的爱情故事上”!现在比较流行对小学教材“挑刺”,例如北京二中亦庄学校学生张秋实指出:语文教科书上一幅关于宋朝知县的配图有误,知县着装应为青绿色而非紫色,图中官帽上下垂的帽翅也与历史不符;北京艺术博物馆文物专家胡桂梅表示,从图中来看,官员身着衣服应为公服,符合圆领、大袖、腰间束革带、头戴官帽幞头等特点,但按宋代服饰制度,只有三品以上才能服紫色,七品以上服绿色,“书中的官员如果是县令,应属八品,按宋代的服饰制度,应该服青色而不是紫色, 小朋友说得有一定道理”。再如宁波小学生质疑“扩大”在数学应用中的准确性,得到当地教育局的正面积极回应,“您好,首先对您小孩喜欢钻研,思考的品质表示鼓励和赞扬,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造成此题有不同理解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命题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今后将更加注意;学习知识需要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以及对知识的较真,但是也要防止孩子怀疑一切的钻牛角尖。祝你的孩子学习进步,健康快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挑刺”小学教材,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要本着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而不是怀有不良目的,类如对《牛郎织女》这样的经典故事,故意歪曲事实的“挑刺”,不但不值得鼓励,还要坚决予以批驳!

 
 
 

 
按分类浏览
山东 (3398) 淄博 (1356) 济南 (1252) 青岛 (20884)
国内 (2199) 国际 (993) 财经 (536) 房产 (1343)
科技 (735) 军事 (431) 娱乐 (871) 体育 (411)
汽车 (726) 生活 (920) 农业 (747) 健康 (774)
时尚 (424) 家居 (458) 旅游 (506) 女人 (434)
美食 (295) 消费 (438) 社会 (392) 文化 (895)
教育 (441) 公益 (335)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