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预测到,这次俄罗斯主动出击会出乎许多人预料,而仅以二十万精师多点出击更是出乎预料。这一方面说明俄罗斯人的自信和奇谋,但也暴露出了对形势和困难的估判不足。在没开战之前所有人都会想到俄罗斯最怕陷入泥潭被托垮,俄罗斯不可能不知道,但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我想至少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俄罗斯料定美及北约在强大的核武面前不会送死,这一点俄罗斯没有判断失误。二是泽连斯基一个演员当失去后台后会罢演甚至反串,没想到他的抵抗意志这么坚定,这是俄的失误。假如俄罗斯兵力再多两倍,初期火力再凶猛些,也许效果会更好。三是北约东扩步步为营,俄罗斯头上紧箍咒一紧再紧,战争是迟早的事,主动出击比被动挨打要好。四是俄罗斯对暗战估计不足。现代战争对情报、信息要求更高,美等不可能不对乌进行情报支持,尽管表面俄摧毁了许多明目标。内鬼?雇佣军?“志愿军”?……
乌克兰扣押俄罗斯一艘油轮,普京还会释放扣押的乌克兰舰艇和海军官兵吗?
的确在7月25日,也就是昨天,乌克兰在敖德萨州伊兹梅尔港扣押了一艘名为“NIKA SPIRIT”号的俄罗斯油轮。
那乌克兰为何要扣押这艘油轮呢?因为被扣的这艘油轮“NIKA SPIRIT”号实际上是“NEYMA”号油轮。而该油轮曾在2018年11月俄乌刻赤海峡冲突时阻挡乌克兰海军船只前进。但随后乌克兰以“有错的是船,而非船员”这个理由,释放了油轮上的所有俄罗斯船员。由此可见,乌克兰在处理扣船事件上是有理有节,很有分寸,并不想把事情闹大。
事发后,俄罗斯副外长卡拉辛说,乌克兰当局中的某人试图在刻赤海峡事件基础上继续进行挑衅,明显是想将这件事与泽连斯基分割开来。而俄外交部也发声要求乌克兰迅速释放船员,并没有要求释放油轮,因为俄罗斯方面深知,被扣押的这艘油轮有“前科”,乌克兰几乎不可能释放。
由此可见,在扣船事件的处理上,俄罗斯与乌克兰决策者都心照不宣地为对方留下了操作空间和外交体面,体现出双方非常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俄乌关系缓和苗头。
可以预料,扣船事件后,俄乌双方未来对话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强,双方可能会围绕油轮被扣和释放24名乌克兰船员作为交换事件,达到双方想要的效果,使俄乌关系进一步缓和。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两国企业间因商业纠纷导致司法扣船屡见不鲜,而以外交冲突为导火索的政府行为较为罕见。
2019年7月初,“英美法系”的开创者英国开了危险的先例:以欧盟制裁叙利亚国企的政令为凭,在公海拦截扣押满载原油的伊朗油轮;半个月后,伊朗施以同等报复,在霍尔木兹海峡扣下英藉油轮“史丹纳帝国”号,两国一来一往“打成平手”。
7月25日,乌克兰安全局在亚速海扣留一艘俄罗斯油轮,理由是它在去年11月俄乌刻赤事件中“助力”俄政府,如今“依法”将其扣留以深刻调查。
最新报道,乌当局采取“人船分离”政策,俄船员已经摩尔多瓦返俄,船只依然被扣,事件的“恶劣”程度相对减轻。
就事论事,乌地方执法部门“胆儿真肥”该事件有以下几种可能:
1、地方执法部门事先未向中央政府请示,或请示未等回复就采取行动;
2、执法者依然忠于前总统,摆明以该事件挑战泽连斯基;
3、泽连斯基暗中首肯,先以该事件“试水”造危机,再以不知情者出现“大度”解决,等待普京“投桃报李”。
突发性小事件爆炸力强,乌俄关系由此经受考验泽连斯基5月20日就职,7月11日与普京有半小时的电话沟通,7月21日议会大选暨东乌全线停火生效......
看来看去,乌俄和解走得有点“慢”不经心。难道乌克兰真要用一件爆炸性事件考验刚刚上道的两国关系。
好事多磨,但乌俄情感脆弱甚至破裂,要避免越“磨”越难泽连斯基确实是政治素人,而且两面性凸显,对国家复兴不是福音。国内掣肘力量犹在,自己进一步退一步,到头来难免“时间都去哪儿啦”的感叹。